12月7日,“民间外交——推动国际合作的软实力”国际论坛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市举行。俄外长拉夫罗夫、下诺夫哥罗德州州长尼基京、俄科教部副部长彼得罗瓦娅、国际人文合作署署长普力马科夫等发表视频致辞;我馆常旭红公使、中国驻喀山总领事向波、下诺夫哥罗德州国际合作部部长古谢娃、俄中友协副主席巴尔斯基、斯里兰卡驻俄大使德扎尼塔等出席论坛并发言。
常公使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不惧国际风云变幻,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双边关系的突出特点和成就表现在:一是元首外交领航定向,两国元首近10年来会晤42次,为新时代中俄关系进行顶层设计,确保两国合作不断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向前发展。二是政治互信提供坚实保障,中俄始终秉持“四个坚定相互支持”,奠定高度政治互信的基石,筑牢彼此战略依托,为两国各领域合作注入巨大信心。三是务实合作激发强劲动力,今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提前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能源、交通、数字经济、农业等各领域合作全面发力,“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持续推进。四是战略协作勾勒共同愿景,中俄共同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推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成功实现“双扩员”,成为动荡时代“稳定器”、和平发展“助推器”。五是民间外交筑牢民意根基,中俄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数量已达157对,教育、文化、青年、地方等领域交流全面深化,民心相通更加广泛深入,民间外交潜力巨大。
常公使强调,中国外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积极践行“全球三大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普京总统前不久在“瓦尔代”年会上提出多极世界国家间交往的开放性、多样性、自主性、和平性、公平性、合作性“六项原则”,与习近平外交思想高度契合,表明中俄关于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日益趋同,战略协作基础更加牢固。明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中俄关系在双方共同推动下将进一步提质升级,为各自发展振兴注入新动力,为动荡变革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拉夫罗夫外长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民间外交在推动国际合作、改善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愈发突出。俄方高度重视并鼓励发展民间外交,普京总统多次强调俄方愿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开展友好交往。
巴尔斯基表示,俄中关系历史悠久,历经风雨。在二战、上世纪50年代等关键历史转折期,双方都成为彼此战略依托。作为两个大国,俄中关系如何发展决定未来国际关系走向和世界多极化格局塑造。两国在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立场相同或相近,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百年变局更加坚定了俄中携手同行的决心和信心。民间外交、教育合作为促进两国民心相通、文化相知、增进友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尼基京州长表示,下诺夫哥罗德州与14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同80多个省(市)缔结友好省州和友城关系。民间外交为国家交往注入新内涵,为务实合作增加新动力,期待论坛为推进民间友好作出积极贡献。
与会的中、俄及斯里兰卡、德国等国代表就教育、文化、体育、青年、地方等领域民间外交进行交流。论坛期间,中国安庆师范大学与下诺夫哥罗德州国立大学等两国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