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正在研发骨质酥松症新型诊断系统
2019-01-23 22:00
来自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的报道,该分院淋巴学临床和试验研究所正在研发骨质酥松症新型诊断系统。相关成果发布在“西伯利亚科学”报上。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骨质酥松症是一种重症疾病,不仅可造成诸如骨折等的损伤,而且其发病广泛分布于各个年龄段,严重病症会造成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骨质酥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和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常出现在中青年患者群中,需要对骨质酥松症患者,特别是对继发性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认可的早期诊断方法是X射线骨密度测定法,然而由于传统观点认为骨质酥松症是老年病症,客观上缺乏45岁以下骨质酥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测定法的评判标准,其结果造成病症进入重症阶段才得以发现,重度外伤已不可避免。
淋巴学临床和试验研究所通过对患者导致骨质酥松症发病基因的免疫遗传生物标识物进行分析,建立可评判(包括继发性)骨质酥松症发病风险的诊断算法,采用个性化医疗观点研发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骨质酥松症新型诊断系统。所得到的诊断结果有助于医生选择更可靠的救治方案,例如,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引发的骨质酥松症,一部分患者需要补充治疗方案以降低病情加重的风险,而另一部分患者由于遗传基因的原因则原则上不需要此类补充方案。
此项研究工作得到了俄联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探索性研究计划的资金支持。
骨质酥松症是“21世纪寂静的瘟疫”,现全球共有2亿名患者,尽管多为老年患者,但已出现年轻化趋势,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门设定每年的10月20日为全球骨质酥松症患者日。